盆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盆景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北京西扬威胡同16号今昔用电从一天跳闸十几次到出门随手关空调

发布时间:2020-10-14 13:59:39 阅读: 来源:盆景厂家

上个月连续多日的高温让北京迎来了又一个“破纪录”的日子——北京电网最大负荷曾达到2254万千瓦。

那天下午,住在西扬威胡同16号里院80多岁的王老爷子,舒舒服服在家享受着空调带来的凉爽。睡醒午觉的他要出去遛弯,临出门随手关掉了空调,“回来再开。”

王老爷子清楚地记得,过去电力紧张、频繁停电的日子是啥滋味。正因为此,他至今保持着节约用电的习惯。最让他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电网建设,供电终于跟上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院曾一天停电十几次

据记载,1975年的北京,全市用电的最大负荷为96.15万千瓦。接下来北京的最大负荷稳步增长,1985年达到184.1万千瓦,1995年达到了409.1万千瓦。至2013年达到了1776万千瓦,2016年达到了1909.3万千瓦。

2017年达到新高峰时,国网北京电力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娄奇鹤接受采访谈到,空调等降温类电器增长明显,占到了供电负荷的约52%,“首次超过全网负荷一半。”供电新纪录数据被发布的同时,“北京电网整体运行平稳。”

“运行平稳”意味着人们不必忍受停电带来的麻烦。提到停电,西扬威胡同16号的居民们印象都很深刻,因电力改造,小院曾登上了1996年的北京晚报,当时小院一共29户居民,共用着一块5A的电表。后来在治保主任奔走下,房管部门为小院进行了增容改造。

这个院子就位于胡同南侧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里,其中挤满房屋。如今,院门口墙壁上也挤满了30多块电表。每块电表容量均在数10A至100A。夏天想在院子里找到在家的居民格外简单,只要听着哪家房顶上传来“嗡嗡”的空调室外机就行了。

王老爷子热情地将北京晚报记者请进家里,“进步太大了,不仅安了空调,还有了煤改电,现在冷暖都靠电,但已经很多年没停过电啦。”

几位居民聊起了当初院子里停电的状况,“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有了电冰箱等电器后,咱院子里经常憋保险,一天十几次根本就不算新鲜。”为了用电,居民们只能换上更粗的保险丝甚至铁丝、铜丝,“啪”就打个火球的情况时常发生。

多次大工程保证北京供电

如今“从院门口经过,看到那些电表,就能想起过去那些日子。现在电不贵,即便多开几个小时的电灯、空调,也花不了几个钱。但是电也是资源,浪费着使用,对不起咱当年因为停电受的罪。”西扬威胡同16号一位居民说。一停电,“电视看不了,电风扇吹不了,好在胡同里的路灯不停电。”院子里的孩子们到路灯下玩耍,墙角曾经停放着一辆旧三轮车,那就是大家伙的牌桌。

从架线工人干到市内供电局局长,74岁的王耀杰老先生已退休多年。王耀杰回忆,北京供电的缺口来源已久,早在改革开放前,北京便已有拉闸限电的情况。为了解决用电问题,供电部门曾经开展过多次重大的工程。

第一次是在1958年前后,在这次改造中,日伪时期留下的电路标准,按照新的标准被更换。第二次则是“9511”工程。按照计划1995年11月之后将缓解华北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严重缺电局面。全市的电力部门投入人力到输电、配电等各个工程中,让北京的供电状况得以改观。第三次是“9950”工程,即在1999年建国50周年的时候,对供电进行更成熟的增容与改造、更多的输电线路入地。王耀杰老局长用“翻身仗”形容了这次工程。

第四次则是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0811”工程,此时的目标已不再是保证用电,而是“打造超稳定的坚强电网”。改造、新建一批设施,不仅保障了奥运会用电,也从各个层面提升了供电的稳定程度。

北京市电力公司农电处的处长王诜介绍,北京农村的电力基础设施相比城市更差,至1998年国务院颁布文件,北京不仅按要求以两期工程对农网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改革,还在2005年自主进行了远郊区县中心区域的改造,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农村电网,提升了农村地区供电能力。

最近他在为“煤改电”工程忙碌。不到60天之后,全北京市的平原地区将基本实现“无煤化”。“改造之前统计,平均每户的供电能力约为1.5千瓦;改造之后全部达到9千瓦。这么高的标准可以保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的需求。”

从半夜换保险丝到空调调高几度

王耀杰至今记得,改革开放初他在西城区一家供电所担任抄表收费员的时候,“大多数居民家每个月用电就是一两度,能有用到10度的都算是大户啦。”区区几毛钱的电费,却被部分精打细算的人拖欠,王耀杰则骑着自行车隔三差五去“围堵”。

随着社会发展,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北京迎来了用电最紧缺的时期。据报道,1986年,北京的拉闸限电情况达到了高峰,全市供电一共1000路,但10天之内,平均每天便有513路拉闸限电。“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倡导节约用电。”此时北京已制定新规划,将很多工厂搬离市区,工业用电水平连年下降。不过,电冰箱等大件电器进入居民家后,民用电的水平连年上涨。

当时家住在永定门外革新里地区的李默先生,1991年“全胡同”第一个安装了空调。但要命的是,前后两排平房的两个院子,共用一块5A的电表,时常憋掉,“半夜起床去前院换保险丝。”居委会的人也来了,向李默一家宣传节约用电的政策。李默表面上答应,“我倒想不节约呢,电表也得跟得上啊。”

王耀杰也记得,在北京的一些重要区域,已经开始出现变压器超负荷运转的情况。资料显示,当时北京市一共1400多台变压器,其中536台负荷达到80%接近极限,王府井等地区早已超负荷。而用电紧张并没有影响空调的普及,1993年5月24日,北京晚报以《京城空调战》报道了空调市场的兴起,接下来的十多年里,“空调大战”成为很多媒体在夏季的常用词。

《电力工业志》记载,经历了9511工程,直到1998年,北京拉闸限电次数终于降为零次。

如今,近20年过去。最闷热的下午,西扬威胡同16号的王老爷子出门前随手关了空调,“这些都是习惯了,别让空调白白糟践电。”

李默先生早已搬进了高层楼房小区,他家的空调主动调高好几摄氏度,多在28摄氏度至29摄氏度,再配合一台小功率的电风扇使用,“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说‘节约’,但想想未来子孙后代,还是应该为他们多省下些资源。”

“错峰用电是节电新概念”

作为奉献了一生的供电工作者,王耀杰认为,目前城市的供电水平已完全达到需求,但“节约用电”仍然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他很高兴地看到“空调从24摄氏度变成了26摄氏度”,以及越来越多的类似“地球一小时”的公益活动。

不为外界所熟知的是“错峰用电”的概念,“错峰用电就是节电的新概念”,王耀杰说,“电力不能保存,发电厂也不可能太大幅度去按照时间调整发电量。所以现在我们应该提倡错峰用电,既减轻了供电的压力,也节约了能源与资源。”如北京煤改电后电采暖的政策,便有夜间享受补贴、电价下降等措施,“冬天的夜间多蓄热,白天少用电。”

王诜处长也说到,煤改电改造之后,“如果遇上极寒天气,未来的用电纪录完全可能在冬季被刷新。”

此外供电工作人员建议,尽可能去购买能效等级高的电器,如变频空调、变频洗衣机等,它们的节约效果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经过科学的论证与实践。

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看似不起眼,但积累起来也会是一大笔资源,如切断很多待机电器的电源、尽量让空调室外机避免日光直晒等。用王耀杰的话说,“人走灯灭,这种细节,你真的做到了吗?”(记者张硕)

郑州治性病好医院

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皮肤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