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盆景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吴王僚和夫差历史上典型的一对生死冤家勾践和夫差-【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5:24:56 阅读: 来源:盆景厂家

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与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承诺与背叛的博弈,忠孝与仁义的抉择,汇成了万千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激起了无数心海狂澜,情丝乱缕。

所以,我用心理学的手术刀来解剖这段历史,也就有了这套“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这一幕幕已经过去的历史,彷佛是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心理学实验。在这些不可复盘的“实验”中,楚平王、费无忌、太子建、伍子胥、阖闾、要离、孙武、楚昭王、勾践、夫差、伯嚭、 孔子、子贡、范蠡、文种、西施等诸色人等在独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们用生命经历的心灵抉择与命运煎熬,值得我们感同身受,更值得我们引以为镜。

导读:

历史心理小说第一人陈禹安说,“所谓历史,其实是一间巨大的心理实验室,一打开门,看到的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中,他把那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心理挖掘的淋漓尽致。《鞭楚》记录的是在春秋末期,楚吴越三个南蛮国家数十年间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恩怨情仇的故事。楚国在楚平王当政的时候,重用佞臣费无忌。费无忌为了一己之私,先是撺弄楚平王诈夺为儿子太子建迎娶的秦国美女孟嬴,后来又离间楚平王和太子建的父子关系,终于导致太子建被废,亡命天涯。为了斩草除根,费无忌进一步鼓动楚平王杀害无辜的忠臣——太子太傅伍奢。伍奢的长子伍尚顾惜父子之情,主动陪父亲就死。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却不甘心接受昏君奸臣的摆布,怀着对故国故土的深仇大恨,历经千难万险,逃亡至楚国的敌国——吴国。为了借助吴国的力量为自己复仇,伍子胥殚精竭虑,帮助吴国的公子光**吴王僚,成为吴国之王(即吴王阖闾)。此后,伍子胥又帮助阖闾筑建都城,延揽贤才,强兵富国,终于在苦苦等待了十六年之后,率领吴兵,势如破竹般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复仇的念头不但为伍子胥提供了永不枯竭的人生动力,也推动他冲破了所有世俗规则的束缚。他以楚国旧臣的身份,以下逆上,毫不留情地摧毁了楚国历代国君的宗庙,还将已经死去的楚平王掘坟鞭尸,畅快淋漓地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是为“鞭楚”。

但是,楚吴两国之间的仇恨却并没有因为伍子胥的复仇成功而消弭。相反,伍子胥的这一次复仇,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仇恨。吴国的另一个邻国越国,借着吴楚交兵的机会,对吴国的后方发起了攻击。吴王阖闾退兵回国休整后,为了报复越国,又亲率大军对越国发起了攻击。但是,阖闾过于托大,阴沟翻船,不慎被越国击败。英雄一世的阖闾本人也为这一次失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吴越两国由此结下了无法开解的血仇。重臣伍子胥扶立太子夫差继位。夫差朝夕不忘越人杀父之仇。在为父守丧三年后,他亲自出征,对越国发起了报复性的攻击。这一次,实力弱小的越国不再拥有前一次的幸运,被强悍无敌的吴国打回原形。越国精锐大部被歼。越王勾践深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无可幸免,他只能倾尽最后所剩的五千死士,与吴兵拼个玉石俱焚。但越国大夫文种利用吴国内部的矛盾,巧妙斡旋,争取到吴国宠臣伯嚭的鼎力支持,否定了伍子胥必要将越国赶尽杀绝的主张。机心暗藏的吴王夫差转而要求越王勾践偕同夫人到吴国为奴,为阖闾守墓,以期通过对勾践的人身侮辱来达至为父复仇的目的,是为“辱越”。

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的屈辱之后,最终赢得吴王夫差的信任,被夫差释放回到越国。

然后上演了一部被后世人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这就是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细细盘点整个中国历史,兵败被俘、屈身为奴的君主并非只有勾践一个,但能够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绝地反击、以弱胜强、实现惊天大逆转的,却只有勾践一人。勾践完成的这一举世无双的丰功伟业,就叫做“吞吴”。人们把勾践的成功称为“吞吴”。这一个“吞”字非常传神地表达了勾践所取得的成功的侥幸与不可思议。当我们比喻人心不足时,往往用“蛇吞象”来表达。一条小蛇和一头大象,相差何其之大,但是小蛇竟然想要吞象,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越吞吴”就等同于“蛇吞象”。因为长期以来,就实力而言,吴国不啻是一头大象,而越国只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小蛇。勾践之所以能够完成举世罕见的“蛇吞象”,也是和他自己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分不开的。这就是越王勾践的励志故事“吞吴”。

今天我们开始阅读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吞吴》第46节,继续读这些激荡人心的春秋人物故事。

开心阅读46 尝尝胜利的苦果

勾践终于等来了夫差亲率十三万大军,北上黄池,与晋国争盟的消息。

这是勾践朝思暮想的一个机会。当初子贡来访,就是凭借这一枚定心丸,最终说服了勾践。尽管这一幕的出现比子贡预期的晚了两年多,但毕竟还是出现了。而这个时候,距离勾践兵败为俘已经十二年,距离勾践离吴返越也已经九年了。在这漫长的煎熬与等待中,勾践靠着不断出现的“幸运事件”,才得以坚持下来。但这些所谓的“幸运事件”,不过是风雨中的一丝亮光,如果一直没能看到彩虹,就算是再坚强的人,也会濒临绝望。

勾践再也不愿等待了,按照当初子贡的分析,吴晋必有一战,那么,这就是越国出兵伐吴的最佳时机。子贡的权威度在他的惊天大说服完成后早已如日中天。勾践当然不会怀疑子贡的分析也可能出现偏差。

勾践与范蠡等商议。范蠡一心思念心上人西施,早在文种说“时未至也”的时候,就已经觉得“时不远矣”。他也恨不得早日扫平吴国,与西施相聚。

勾践与范蠡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派出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大举向吴国进攻(习流为善于水战者,教士为训练有素的主力,君子为勾践的宗族私卒)。这是越国所能拿出来的所有精锐兵力了。但其数量还不到吴国主力的一半,可见,如果夫差不出兵远征,越国是很难战胜吴国的。

太子友从未有过独立主持军国大事的经历,见“黄雀”果然在“螳螂”出动后到来,十分惊慌。这个时候,就可以知道夫差逼伍子胥**是何等的错误了。如果有伍子胥辅佐太子友镇守国都,越国是绝不敢轻举妄动的。

太子友知道,吴国精锐主力都已经跟着夫差北上了,留守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之人。他不敢主动迎战,在和王子地和王孙弥庸商议后,决定坚守城池。这倒是最正确的选择。姑苏城是伍子胥亲自督造的,坚固异常,易守难攻。如果太子友铁心死守,越国很难攻进去。

越国先锋畴无余率先攻到姑苏城郊。畴无余在此前的吴越纷争中,曾经杀死过王孙弥庸的父亲,并抢走了王孙弥庸父亲的旗帜。这一次出征,畴无余为了激励己方士气,特意将这面旗帜带到军中,行进途中不时舞动。

但是,这面旗帜对己方士气并没有起到多大地激励作用,相反却极大地激励了对手。王孙弥庸一眼就看到了这面令他深感耻辱的旗帜,为父亲复仇的念头一下子充溢心中,顿时将固守不出的既定方针抛到了脑后!

根据孔子的说法,“居父母之仇,弗与共天下也”是当时公认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以,当王孙弥庸以此为由,向太子友请求出战时,尚未树立绝对权威的太子友根本就拒绝不了他的请求。

王孙弥庸带着满腔怒火,出城迎战畴无余,竟然一击成功,将越国先锋畴无余生擒活捉。这一场胜利来得如此容易,大大出乎太子友的意料。对于一个从未主持过战事的毛头小伙来说,这样的胜利,其实并非福音幸事。

成功最大的一个副产品就是让人产生对自我能力过度自信的倾向。而唯有失败,才是治疗过度自信的唯一良药。

太子友此前从未与越国人直接交手,不知底细。他对越国人的判断是建立在伍子胥一贯宣扬的越国威胁论的基础上的。既然连战神般的伍相国都认为越国是吴国的心腹大患,那么越国人的勇猛难敌就是可想而知的。由此,太子友惴惴不安,不敢主动迎战。

但是,王孙弥庸的这一场胜利,却全然改变了太子友对越国人的看法。他甚至觉得,当初伍子胥如果不是危言耸听,至少也是过于谨慎了。越国人竟然如此不堪一击,看来还是父王夫差的判断更正确,那么,又惧他何来?

就这样,太子友的主导思想就从“坚守不出”转向了“主动攻击”。他甚至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无须父王操心,就能够将来犯的越兵歼灭。在吴越之争中,太子友本属于微不足道的人物。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人物的思想转变,最终成为了吴越形势逆转的一大关键因素。

历史一向充满了意外与偶然,而唯有那些能够把握,甚至是利用这些意外与偶然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成为英雄。

当太子友完成这个重大转变后,勾践亲自率领的越国主力刚刚赶到。

畴无余兵败被擒,给了勾践当头一棒。纵观勾践的一生,这一次失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这特殊的情境下,这次小小的失败却激发了勾践极大的心理反应。

根据心理学的“认知新联接理论”,一种负向情绪或想法的出现会引发出一系列与之相关联的负向记忆、情绪与行为。

这是勾践忍辱负重十二年后第一次发起的抗争,但却首战告负。这顿时唤醒了勾践这十二年来一系列的屈辱记忆。兵败乞降、屈身为奴、忍辱品粪、卧薪尝胆……这不堪回首的一幕幕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从记忆中彻底**呢?唯有伐吴的胜利,才能抵偿过往屈辱带来的深重伤害。

但是,面对吴军的战无不胜,越兵一向是信心不足的。畴无余的出师不利,更是直接打击了勾践的信心。这是不是预示着上天并没有真正站到自己的这一边?难道自己还是要屈从于吴国的淫威,永世不得翻身吗?

人在负面情绪的侵袭下,会出现两种不同向度的后续反应:一种是逃避性行为,另一种是攻击性行为。

对勾践来说,逃避性行为意味着赶快就此收兵回国,而攻击性行为则是继续发起进攻,新仇旧恨一起算。

逃避是不可能的。当勾践撕下了戴了十二年的和顺面具,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后,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就算他愿意就此罢兵,吴国也绝不会放过他。等到夫差挥师回国,首先就会将整个越国踏平!

既然没有退路,那么只有继续向前!

一旦做好了决定,人们就更容易看到支撑这项决定的有利因素。这也是人类固有的认知特性之一。勾践随即想到,畴无余所率并非越国主力,范蠡这几年苦心精练的士卒还没有派上用场呢。

这么一想,勾践又重新恢复了自信。他自统中军,由范蠡、泄庸分率左右两军,摆出了进攻的架势。

而吴国这边,太子友已经对越国起了轻敌之心。他派王子地守城,自己和已经取胜一场的王孙弥庸率兵迎战。

太子友很快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越兵三军精锐齐出,势如疾风骤雨,而吴国能征惯战的主力都已经跟随夫差北上了。太子友所部,不过是些未经战事的生卒。一经交手,胜负立判,吴军大败。王孙弥庸在乱战中被越国大夫泄庸所杀。太子友深陷越军,无处可逃,身中数箭。这时,太子友又犯了一个未经挫折者的常见毛病,一下子失去了信心,又担心自己被俘后受辱,只好自刎而死。

越兵大胜,趁势就要攻城。王子地见势不妙,下令拼死守城。这姑苏城,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越兵虽然士气正旺,但还是没能如愿攻进姑苏城。由此可见,太子友在战略选择上的错误是多么的巨大。由此亦可见,勾践又是多么的幸运。如果他碰到的对手不是少不更事的太子友,他的这一次伐吴,根本就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王子地一边谨守城池,一边派人急急北上,向吴王夫差告急。

勾践久攻姑苏城不下,内心急怒交加,自然就产生了“愤怒迁移”,将满腔怒火尽数发泄到了姑苏城外的姑苏台上。

这姑苏台本是阖闾所建,到了夫差手上,又极尽奢华,予以扩建,这其中还有勾践敬献的两大“神木”。经过两代吴王的苦心经营,姑苏台已经是当时天下最为富丽堂皇的宫室大殿。

但勾践却将姑苏台当做了泄愤对象,命范蠡点了一把火,什么姑苏台、馆娃宫、响屟廊,尽数付之一炬!

西施本来长居姑苏台,夫差北征后,迁住在姑苏城内,这才得以幸免。但她和夫差在姑苏台上种种美好缠绵的痕迹,却被范蠡点的这把火烧得干干净净。而勾践十二年来的屈辱,范蠡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对西施的思念,也都在这熊熊火光中得到了尽情的宣泄……

心理感悟:轻敌是人生的头号大敌。

﹙未完待续,相约下周五﹚

作者简介:

陈禹安 心理管理学家、资深互联网商业观察者、资深书评人、高级经济师、宁波大学特聘教授。开创“心理经管”与“心理说史”两大写作流派。

“心理说史”的代表作有“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三本),《向子贡学说服》,漫画心理三国三部曲(《我是曹操,我怕谁》(上下册)《忠义保证前途》(上下册)《无算计,不诸葛》(上下册))等。(假期里送给6——14岁孩子最好的礼物)

“心理经管”的代表作有《激励相对论》(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另类激励法)《海底捞能捞多久》《这是CEO的菜》(高管必备的几项战略思维)《心理乔布斯》(乔布斯获得巨大成功的心理密码)《人性之根——互联网思想的本质》等共计20余部。

梁山小伙伴安卓版

大家乐棋牌手机版

谋定天下破解版